渔具包用品网

揭秘赵林教授如何征服B站年轻心灵的关键秘诀

发表时间: 2024-09-01 14:26

揭秘赵林教授如何征服B站年轻心灵的关键秘诀

你听过风趣幽默的哲学课吗?


他讲得哲学课风趣幽默,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追捧。


他虽在百家讲堂上展现出学者的专业风范,但在生活中却是平易近人的。

他曾说:“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只能站在这里。”


他是一名备受尊敬的学者,同时在B站也是一位很出名的博主。


作为哲学导师,他讲的西方哲学史在B站的播放量打破了百万大关。他就是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赵林。


不久前,他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进行了一场对谈,内容涵盖读书习惯的培养、学哲学的意义、人生以及专业的选择,还谈到了对中国教育的得与失。


这场对谈的内容都收录在俞敏洪的新书《心灵激荡——老俞对谈录》中。今天我把这些内容整理一下发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示。


一、学哲学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哲学?你知道亚里士多德吗?你看过哲学方面的书籍吗?哲学有什么意义?有人说哲学是寻找意义的学问,但它本身似乎没有意义。


有一定道理,就如赵林老师所说,哲学本身没有意义。没学过哲学的人,一生照样可以过得很好。如果人人都去学哲学,这种疯狂可能比哲学贫瘠的土壤更有害于这个社会。


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人都去闹革命,基本不读书。赵老师上中学的时候,班主任是学政治学的,非常推崇马克思和恩格斯,这让赵老师喜欢上了读书。可那时只有一种书可以读,那就是哲学方面的书。最开始接触的是马列的政治书籍,后来又开始去寻找其他哲学家的书来读。那时几乎人人都爱看哲学书,都在高谈阔论,可具体的事情却没人做。


既然如此,学哲学的意义又在哪里?


你知道看门大叔的灵魂三问吗?


如果你上过赵老师的哲学课,对此应该非常熟悉。

一个看门大叔,即便没有问题,看到有人来访,也会把他拦下来,问三个问题: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你是谁?


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然也可以活得很好,但搞清楚了就会知道人生的意义,人会生活得更有动力、更通透。


被誉为地产界思想家的冯仑,在他的新书《挺住才有出路》中曾指出,在他身边活得比较好的那些人,早早地确立了目标,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你听说过柳智宇吗?没有。


他曾经被誉为数学天才,从小数学成绩就很好,多次参加全球奥数比赛并成功获奖,因此被保送进入北大。大学毕业后,他却选择出家。这件事当时轰动了全国,人们都为国家失去这样一个数学人才而扼腕叹息。


然而,他说从小到大,自己忙于数学竞赛,长大后却没有找到自己,他要去寺庙探求人生的意义。前几年,他还俗了,开设了一门心理学课程,成功地帮助了无数人解决了心理上的问题,他终于找回了理想的自己。

很多人一辈子不学哲学,也可以活得很好。


不读哲学书不代表不思考,经常思考哲学问题,人会变得更自觉、更通透。


苏轼是现在全网最被推崇的古代文人,没有之一。


为什么?苏轼一生坎坷,曾三次被朝廷罢黜,一次比一次贬得远,最远曾被贬到现在的海南。当时这里是不毛之地,古代被贬到此处的文人几乎都死在这里,苏轼却成功地走出了鬼门关。


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豁达,经常思考人性,并从这些思考中获得了大量营养。哲学可以帮助你站在更高的眼界看待问题,看清楚了,人生也就豁达了。

现在很多人在做人生重大选择时,往往会感到迷茫。比如选择专业。拥有哲学思维的人会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迷茫、不内耗。


二、文史哲教育的重大作用

你是怎么选择专业的?听从父母的建议,看哪个专业好就业就选哪个。


不久前,杭州一位考高分的女生放弃了985高校,选择带编的专科学校的新闻引爆了热搜。


年轻人越来越看重工作的稳定性,不仅在选择专业时考虑能否找到工作,选学校也是如此。

在这个时代,工作稳定性似乎变得极为重要。


当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


赵林老师当年也受到他所处那个时代的影响。他对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后来发现学哲学似乎是家境殷实的学生的选择。


每个人都会受到时代的影响,而有大局观的人能够最小化负面影响,最大化正面影响。学哲学可以培养大局观。


赵林老师高中毕业时第一志愿报哲学,却因意外被第四志愿历史系录取。


学了四年历史,按常理应该找历史相关工作或者报考历史研究生吧?但赵林老师依然报考哲学。


他能如愿以偿吗?当时他的分数是够了,可是他发表了一些不可思议的观点,被人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哲学系不敢收他,他只能被武汉大学历史系录取。


这下他该绝望了吧?不,他还是执着地报考武大哲学专业。最终,他成功的考上武大哲学系的博士研究生。


为什么这么执着?因为他热爱哲学。因为热爱,他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学了几年哲学后,他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你可能会有疑惑,之前学历史的路不是白走了?并不是的,赵林老师现在是最有历史感的哲学研究者。之前的路并没有白走,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


不仅是哲学,文史专业对于个人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广阔性以及更大格局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好处。


你知道古代文人学习哪些科目吗?主要是文学、史学和哲学。


绝大多数古人对科学一窍不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学这些科目的人,能够以更大的格局、更多的人文关怀引导国家发展。


就像赵林老师所说,哲学给人带来智慧,历史给人带来知过去而知未来的能力,人文给人带来更丰富的情感和审美,从长远来说这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


赵林老师认为,不管学什么专业,都需要经常自觉地涉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


三、关于如何培养读书习惯和中西哲学的不同

赵林老师学识渊博,被称为当代的大儒。


赵林老师的读书习惯是如何培养起来的?这对亲子教育又有什么启示?


赵老师认为,读书习惯是靠耳濡目染培养起来的,父母培养孩子读书习惯要从自身做起。


赵老师受外祖父影响很大,外祖父是旧式知识分子,遵循旧知识分子的传统道德。有情怀,鼓励孩子多读书,还经常给孩子们传授基本德行、为人处世之道。


读书习惯的培养与环境也有密切关系。赵老师上中学时,学校氛围不太好,大家天天闹,没人愿意读书。中学老师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政治书。赵老师在中学时读了大量的书籍。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赵老师在武大当了几十年的老师,对教育有深刻见解。赵老师认为,当代教育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塑造人。

我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代中学教育非常注重数理化学科的学习,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一切学习都以分数作为考核的标准。


这种学习方式确实可以培养出人才,但只是一个冷冰冰没有温度的人才,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这种人才一切根据理性知识进行推断,没有道德情怀和审美眼光。


比如前一段时间,姜萍在阿里研究院主持的数学竞赛中获奖的消息引爆了热搜,很多人经过精密分析,觉得姜萍成功的概率非常小,由此推断她是在造假。他们都是人才,计算能力一流。看似理性,实则缺乏道德情怀和审美眼光。


赵老师说,科学有时候是魔鬼,需要情怀、兴趣、道德的东西去中和它。


中学的教育注重应试的灌输性培养,培养出来的人缺乏情怀,缺乏德行,这是中学教育最失败的地方。


赵老师言必称希腊,他对古希腊哲学有深入的研究。

关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差异,赵老师认为这是受生存环境影响的结果。希腊是小国,面朝大海,对开疆拓土不感兴趣。相对于国家,他们更注重个人自由,努力走向形而上的道路。中国一直受周边蛮夷侵扰,政治问题、生活问题和伦理问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西方哲学探求宇宙客观世界从何而来。相比之下,东方哲学更注重人的生存问题。中国哲学也是哲学,中国哲学更注重伦理学的内容,而西方哲学更注重的是形而上学的内容。


四、写在最后

听了赵林老师的分享,有种强烈的感觉,文史哲专业对一个人的塑造是很大的。这些专业能够培养一个人的大格局。


不过,我们需要以更加好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大格局,而不只是背诵的方式。


希望大家都能主动涉猎这些专业,培养大格局。在选择自己人生时,不迷茫,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