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太原格局大解析:九龙治水背后的城市演变史话

发表时间: 2024-07-27 18:39

太原格局大解析:九龙治水背后的城市演变史话

有山则名,有水则灵。

古人择址建城,多选择临水而居,譬如“八水绕长安”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又如号称黄河水系“玉带缠腰”的古都北京,水的灵秀都为城市注入了大自然的活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500年龙城太原,也有“九龙治水”的大格局——

太原的水景之美在历史上早有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为古晋阳城作过一首《和裴令公新开龙泉晋水二池》,诗云:“旧有横污泊,今为白水塘。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内。春变烟波色,暗添树木光。龙泉信为美,莫忘午桥庄。”

如今,经过数十年持续治理,如今的太原城,基本恢复了一水中分、九河环绕的格局,以汾河为中流,九河如同九条绿带,串联起市区与东西山,水清岸绿的“锦绣太原城”跃然眼前。

汾河,一水中分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更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流经太原188公里,已被辟为滨水公园

它北起新兰路,南至迎宾桥南侧,呈狭长型,一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约9.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0.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

公园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九龙治水,环绕龙城

九河分别对应河西的北排洪沟、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风峪河和 河东的北涧河、北沙河、南沙河。

一、北排洪沟。

北排洪沟是为排退太原市西北部山区沟道洪水而开挖的人工河道,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河西地区的一条重要防洪河道。

二、玉门河

在中国文化中,“玉”常常被视为珍贵、美好的东西,“门”则表示门户、通道。

人们为这条由西山逶迤东流的河取名“玉门”,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玉门河公园

三、虎峪河

虎峪河因发源于虎峪沟得名。虎峪,原名胡谷(yu)里,因村庄坐落在山谷之中过去常有虎狼出没,故名。又因村中正北方向的一山梁貌似虎头,名为虎头崖,因此得名。据明代嘉靖年间编撰《太原县志》记载大虎峪村原名“胡谷(yu)里”。后据清代道光年间编撰《太原县志》称其为“虎峪”。

虎峪河快速路

四、九院沙河

九院沙河,因源于太原市九院沟而得名,由西向东横穿太原市区汇入汾河,源头是“汲水泉”。

相传曾有一位孝子背着失明的母亲四处求医,但母亲的眼睛仍未能痊愈。一天,母子二人经过此地,老妇口渴,儿子便用“汲水泉”的泉水给她解渴,还用泉水为她清洗干涩的眼睛。不久后,老妇的眼睛竟然神奇地睁开了。消息传开后,附近来这里取水的群众越来越多。

九院沙河改造

五、冶峪河

冶峪河,顾名思义,因发源于西山的冶峪沟而得名。

据说,这里古代曾是冶铁之地,陶冶之处,因而得名冶。

又因地处山野,古代荒凉偏僻,坊间遂将其称为野峪。

六、风峪河

风峪河因源于风峪沟而得名。

“风峪”之名最早见于《晋书刘聪载纪》,其中记载“曜入晋阳,夜与刘粲等掠百姓,逾蒙山还归。猗卢率骑追之,战于蓝谷”,胡三省在《通鉴》中注曰:“蓝谷,在蒙山西十里”,这里的“蓝谷”指的就是晋阳古城西出的大道——风峪。

历史上,晋阳古城在四塞之中,西北有群山,东南有汾河,向西的一条河谷就是风峪,它是通往陕甘的一条大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太原节点的重要通道。

七、涧河

涧河的来源,起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这条河并不叫涧河,而叫“祁青河”。一天,一个来历不明的外地人来到河的源头,哪知这是一个专门盗宝的巫师,他发现祁青河的源头泉眼,有一条看守水源的金鱼。于是,他花钱买通河边一个无赖,破坏了海眼钓走了金鱼。

从此,河水再不似从前清澈,水也变得时有时无,祁青河再不像从前那般金贵,遂被人们叫做贱河。年长日久,传讹为“涧河”!

涧河桥

八、北沙河

顾名思义,北沙河就是一条含沙量高的支流,因位置靠北而名北沙河。

九、南沙河

与北沙河相对的,因位置靠南而称南沙河。

北沙河快速路

遗憾的是,这些河流因降水量问题,早已蜕变为季节性河流甚至排洪渠,只有部分河段进行人工蓄水造景,才能一窥当初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