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11 23:41
学生时一上体育课,老师总喜欢让我们先去操场跑两圈,于是下意识的认为热身就是慢跑一段距离。
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确实有影响到自己,刚开始规律跑步那会,每次都没做过跑前拉伸的动作,基本上每次简单的活动全身各关节后便起跑了。
庆幸的是运动的强度不大,所以也没受到什么明显的伤痛。第二次全马破4失败后,开始接触LSD长距离慢跑和间歇跑训练,于是对跑前热身的概念也相应的重视起来。
提到跑前热身,一开始做的是静态拉伸,从最基本的弓箭步、屈膝触踝、单腿后拉三个动作开始,但是跑前做的不多,觉得太耗时间,更多的是跑后有意识的拉伸十分钟。虽然热身做得不到位,但终究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开始正式的跑前动态的拉伸,时间上要再晚一些。为什么会更晚一些?除了不想把跑步弄太复杂化,说到底主要还是没能深刻理解动态拉伸和静态拉伸的本质区别。
要是能理解两者存在区别,且清楚慢跑只是热身的一部分,也就真正理解“无热身不跑步”这句话的意义了。
热身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现代运动学主流观点认为,完整的热身包括慢跑、动态肌肉牵拉和专项热身三个部分。
热身有诸多好处,可以让身体各器官活跃起来进入竞技的准备状态,能够激活神经系统,减少岔气现象,从而更好的提升竞技水平。
热身始于慢跑,作为热身的第一个环节,慢跑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心肺。通过加快心跳次数,增加呼吸频率,让身体的温度升高,来克服心肺惰性。
不过慢跑对肌肉关节系统的调动有限,这时身体的肌肉和关节并没有完全舒展开来。这时需要通过动态肌肉牵拉这一热身环节,来调动身体的运动系统。
动态肌肉牵拉的目的在于减少软组织的粘滞性,通过提升肌肉的弹性,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从而降低肌肉关节受伤的风险。
所谓肌肉动态牵拉,是指在通过特定动作将肌肉做短暂牵拉并重复多次。相对应的静态拉伸,是指通过特定动作将肌肉做持续牵拉,通常适合运动后肌肉的放松。
动态拉伸常见动作有侧弯、高抬腿、开合跳等,可以很好的激活肌肉,让肌肉适应运动时快速收缩与舒展的节奏,又不会造成肌肉的松弛,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
热身第三个环节——专项热身,指的是做一些和即将开展的运动相结合的运动。比如篮球运动员的专项热身,通常是投篮和传接球,足球运动员则会进行盘带练习。
放到跑步这项运动上,其实是前两项热身环节的进一步延伸,就是做一些有利于比赛时打开步伐的练习,比如原地快速高抬腿、踢臀跑、车轮跑等。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跑前热身挺繁琐的,其实只要做习惯几个常见的热身动作,一旦熟练了,整个热身流程做下来通常也就十分钟。
跑前热身的核心在于肌肉的动态牵拉,侧重于让身体进入跑步训练时柔软的充满弹性的身体状态。总之,热身绝非传统观念中的等同于慢跑,也不是让身体“warm up”起来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