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2 10:38
中国人吃啥都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差不多都能端上饭桌。
然而,在这浩瀚的中国饮食图谱中,却有一个明显的空白——猫肉。
很少有听说将猫肉作为特色美食来食用的地区。
甚至我们很多人都将猫肉视作“不可食用”的动物,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对猫留下了这种印象呢?
古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低下,温饱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精打细算,选择最具实用价值的食物。
在这样的背景下,猫肉并没有成为主流肉食,这与当时的经济状况、医疗条件以及文化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农业社会,食物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猪、牛、羊等家畜是重要的肉食来源,它们体型较大,产肉量高,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和营养。
相比之下,猫体型较小,肉少骨多,食用价值相对较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肉食,而猫肉则被排除在外。
当然,鸡、鸭、鱼等小型动物也成为人们的蛋白质补充,但它们繁殖速度快,养殖成本低,更符合古代农业社会的经济需求。
过去医疗条件差,人们对疾病不太了解,治疗方法也比较简单,猫这种动物人们并不是很了解,如果它有什么传染病的话,一旦被人们食用就可能致病。
在古代条件下,很多普通人是治不起病的,就算有病也只能硬扛着,所以为了保证安全一般还是会使用主流畜类,再不济也是吃狗肉。
此外,野猫生活环境复杂,身上可能携带各种寄生虫和病菌,这无疑增加了食用猫肉的风险。
更何况古代猫属实不多,就连我们旧社会时期猫的数量都不算太多,所以也可能不是古人不吃猫,而是没有猫或者压根就没见过猫。
如果人真的因为饥荒饿昏头了,树皮都会啃,更别说有血有肉的猫咪了,只要能被人抓到的活物恐怕都难以幸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猫肉“味甘酸”,这简单的四个字,似乎就暗示了猫肉并不美味,可以想象,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并非没有尝试过将猫作为食物,但最终却放弃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口感问题,更是因为文化上的忌讳,猫是夜行动物,昼伏夜出的习性在古人眼中充满了神秘色彩。
他们认为猫带有“阴气”,甚至将其与一些神秘的传说联系起来,例如“猫有九命”的说法,更增添了猫的神秘感,让人们对猫敬畏三分,自然也就不会轻易食用猫肉。
这种对猫的敬畏,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禁忌,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猫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猫不再被视为神秘的象征,而是被赋予了更实际的功能——捕鼠。
在农业社会,老鼠是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而猫是捕鼠能手,这使得猫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人们开始将猫视为一种“工具”,一种守护粮食安全的助手。
这种“工具化”的认知,进一步拉开了人们与猫肉之间的距离,试想谁会去吃自己赖以生存的工具呢?
此外,猫本身的习性也让人们对其肉产生排斥,猫的体味较重,排泄物的气味也比较浓烈,这与人们对食物的清洁要求相悖。
再加上猫难以驯服的性格,更让人们对猫肉敬而远之,对比狗狗而言,猫咪的野性还是非常凶猛的,很难大规模养殖,并且猫的出肉率着实堪忧,而且饲养成本巨高,因为它食性偏荤腥。
到了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宠物的需求越来越大,猫凭借其可爱的外表和独立的性格,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宠物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猫,并将猫视为家庭的一员,这种“宠物化”的趋势,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猫的认知。
如今吃猫肉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想象的行为,甚至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网络文化的发展,更是将猫的形象“拟人化”,赋予了猫更多的人格魅力,这使得吃猫肉的行为更加不可接受。
中国人对猫肉的特殊态度,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文化因素、动物习性和现代社会发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对猫的认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猫肉的态度,古人对猫的“邪性”认知,以及“猫有九命”的传说,都为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种神秘感,既让人们对猫产生敬畏,也让人们对猫肉产生忌讳,此外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尊重生命,吃猫肉的行为,被认为是违背了这种和谐的理念,因此不被接受。
猫本身的习性,也是影响人们对其肉产生抵触的重要因素,猫是独居动物,性格独立,难以驯服。
这种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特性,让人们难以将猫与食物联系起来,此外,猫的体味和排泄物的气味,也让人们对猫肉产生本能的排斥。
而猫作为捕鼠能手的功能,更巩固了人们将其视为“工具”而非食物的认知,现代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猫的“宠物化”认知,都让吃猫肉的行为越来越难以被接受。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动物福利,人们普遍认为动物也拥有生存的权利,不应该被随意宰杀,而猫作为宠物,更是被赋予了情感价值,吃猫肉的行为被视为对这种情感的亵渎。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不再需要依赖猫肉来满足生存需求。
但是却有人利用猫肉来充当其它动物的肉输入进市场贩卖,而且这些猫有很多还都是流浪猫或者其被偷盗走的猫,没想到这些人把发财的主意打到了猫身上,确实很过分。
中国人为什么不吃猫肉,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人并非没有尝试过将猫作为食物,但最终因口感和文化原因而放弃。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猫的“邪性”传说和“九命”说法,都让人们对猫肉产生忌讳,从动物习性的角度来看,猫的独居性、难以驯服的性格以及特殊的体味,都让人们对其肉产生排斥。
而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猫的“宠物化”认知,更让吃猫肉成为一种难以接受的行为。
2018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草纲目白话解》
偷猫、贩猫:利益驱动下的黑色产业链|大象深度2024-01-11 17:11:30映象网
本文内容部分润色,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