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9 10:11
龙城公园活力谷鲸鱼主题的游乐器械仿佛从海洋中跃出,趣味十足。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在深圳,有一个地方,既热闹又安静,既现代又亲近自然,那就是龙岗区。作为深圳东部的核心,龙岗既承载着日常生活的快节奏,也拥有让人放慢脚步、重新与世界连接的净土。
如果你停下脚步,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龙岗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藏着不少有意思之处。你可以在大运中心感受青春的热血,在公园的绿道上放松身心,也可以在“美书房”中邂逅历史的厚重,又或者走进课堂之外的世界,聆听来自自然的鲜活乐声。
●陈静文
“悦”公园 城市绿肺融合色彩、运动与景观
秋风起,凉意渐浓。龙岗的自然景观也开始发生变化,城市绿肺逐渐呈现出秋日“美拉德”色彩。
落羽杉作为南方少有的季节性景观,为常绿的龙岗增添了鲜明的秋日氛围。龙城公园的落羽杉树叶间,已经可见一抹红色。
再过不久,落羽杉就要从青翠转为古铜,树冠如同高耸入云的伞盖,羽毛状的叶丛层层展开,雄伟又秀丽,铺展出一幅色彩浓烈的秋日油画。这一变化,就像是自然界的“美拉德反应”:如同烤面包变金黄、牛排表面泛焦香,落羽杉的叶子随着季节推移,从绿到红再到铜,呈现出温暖饱满的秋日色彩。
那时,公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将被秋色渲染,成为市民漫步与拍照的绝佳胜地。
公园内的活力谷则是另一处色彩天地。蓝灰色铺装与橙色点缀交织成一片童乐花园,鲸鱼主题的游乐器械仿佛从海洋中跃出;趣味沙坑里,孩子们的小手间翻动着沙砾,笑声在阳光下回荡。
走进滑板场地,活力黄与高级灰的色彩碰撞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碗池区的设计为滑板爱好者提供了尽情驰骋的空间。风从滑手耳边掠过,速度与自由在轮下。
从龙城公园活力谷来到几公里外的大运公园,便进入了另一种运动世界。
大运公园将运动与自然相融合,广袤的绿道网络蜿蜒于山水之间,透过薄雾笼罩的晨曦,伴着湖水的微波粼粼,三条各有特色的景观廊道穿行于公园的不同区域,宛如将这片绿地紧密串联起来的纽带。
自大运公园小径前行,簕杜鹃花点缀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与林间,粉红的花瓣在阳光下微微泛光,自有一番雅致。
长约七公里的绿道网将自然景观与运动体验相融合,沿着公园绿道,途经神仙岭水库、花山花海、叠溪谷,或悠然漫步,或骑行飞驰,皆可与这片天地亲密接触。
美书房 多元阅读空间汇聚亲子活动、展览与沙龙
在龙岗,既满蕴书香,又融入设计美学的阅读空间承载着街道独特的文化气息,吸引着热爱阅读的市民前来探索。
内山书店——那个曾经被鲁迅光顾510多次的“中国文坛百年会客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获取新思想的窗口,也是鲁迅先生在上海时期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
如今它跨越时光来到深圳,位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园中。这是内山书店在中国的第四家门店,也是其在大湾区的首家门店。
内山书店面积399平方米。门牌由郭沫若题写,门侧“以书肆为津梁,期文化之交互”代表书店开放包容的办店理念,也是内山书店创始人内山完造的墓志铭。
“美好未来,寄予青年”“拼搏者无畏,实践者有为”。步入店内,你一定会被鲁迅先生的形象剪影吸引。带着轻松姿态的鲁迅形象立板,既可爱又接地气,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与经典人物“合影”的互动体验。
在书店左侧,摆放着泥塑“鲁迅像”,这是由内山书店的挚友、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特别为内山书店大湾区首店创作。
从内山书店走出,进入大运公园,可以看到另一处充满设计感的美书吧——大运书吧棠悦咖啡。大运公园犹如一块“绿翡翠”,这座书吧则如“白珍珠”般镶嵌其中。
一杯咖啡一本书,一湾湖畔一本书。这座书吧设计简约明快,透过落地窗,绿树如画,枝叶间洒落的阳光在书页上轻轻跳跃,氛围温暖而静谧。置身其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环境带来的宁静力量。
书吧分为三层,市民可以在这里借阅图书、品味咖啡,尽享惬意时光。书吧定期举办各类公益性活动,如免费读书会、公益演说、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
最后来到句象书店,这里是龙城CC创意街区的文化地标,也是一个温馨的亲子阅读空间。
书店名称是“句读”与“大象无形”的结合。“句读”俗称断句,在古代教育中是一项基础的读书训练,寓意着细致的学习。“大象无形”源于《道德经》中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这里,读者细细品味文字、静心思考,在不经意中感受到思想的深邃。
从共享借阅网络到借阅轨迹生成,从轻食咖啡到创意市集,从文化沙龙到潮玩文创,句象书店提供一站式文化消费平台,特别是专为亲子设计的“小象馆”,带来了全新的家庭阅读体验。
内山书店、大运书吧棠悦咖啡、句象书店以及许许多多的“美书房”,共同绘制出一个属于龙岗的文化地图,为市民提供心灵栖息的港湾。
趣学习 22个课外点位连接科技、艺术与自然
在龙岗,课堂不仅仅在学校。
下半年开学季,龙城街道正式发布“趣学龙城·玩转第二课堂”,以五大主题、22个点位,为辖区中小学生送上一份别开生面的“开学礼”。这里有酷炫的科创实验室,也有创意满满的艺术中心;有生态绿道的自然课堂,也有名校研学的学术氛围。
第二课堂,也被称为课外教育或拓展教育,是指学校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结合学生兴趣与学校资源对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活动。
龙岗的第二课堂,展示学习的另一种可能。
站进数字全息仓,制作你的专属“数字人”,在虚拟世界中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
用手势操控全息星空,遨游于梦幻银河,科技让宇宙的浪漫触手可及;手轻轻靠近,蝴蝶感应你的存在,鲜花随之绽放,科技赋予艺术生命,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对话;看机器人热舞,这些小伙伴不仅会跳舞,还能完成足球、格斗动作……
通过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交流中心,可见第二课堂的魅力。龙城街道的第二课堂囊括“思政实践、科技筑梦、绿美家园、艺文创意、名校研学”五大主题,包含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交流中心、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特美珐琅画创作交流中心、大运公园等22个教育基地。从科技到艺术,从自然到思政,这些点位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融入实践的大门。
第二课堂以“街道所有、企业所能、学校所需”为核心,充分盘活辖区内的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企业资源。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搭建起跨越课堂边界的桥梁,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衔接。
最鲜活的教材来自社会。科技与艺术在这里交汇,学习与创意在这里碰撞,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发现兴趣、提升综合素养。
龙岗有意思,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公园资源,还有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和教育平台,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多重需求。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与艺术有机结合,值得每一位市民和游客亲自去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