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16 11:18
此文前先说明一下: 由于时间跨度几十年,记忆中难免有不清晣的方面,文章中可能有描述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聊城市原为聊城地区,1997年改设地级聊城市,有“江北水城”之称。现辖2个市辖区 : 东昌府区(原县级聊城市)、茌平区(原茌平县);5个县 : 冠县、莘县、阳谷、东阿、高唐县;代管一个县级市 : 临清市。聊城市每个区、县、市都有我的大学同学。
我祖籍是聊城市茌平区。也是我最早离开济南去过外地的地方,1972年9月去茌平老家游玩过。
1987至1988年期间,部门领导安排我负责德州和聊城地区的业务,号称驻德州和聊城大使。那两年去聊城特别多,有时一个月就去三、四次。截止到现在共去聊城80多次,每个县(市、区)都去过。
1988年5月,本人(前排左二)在聊城东昌宾馆开会时,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现将我这些年来在聊城游玩的经历分享给各位好友 :
一、东昌府区,到过的景点有 :
1、光岳楼,亦称余木楼、东昌楼,去过七、八次。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
光岳楼。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山陕会馆,也去过七、八次。是乾隆八年山西和陕西商人集资合建供奉武圣关羽的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
1988年5月,本人在山陕会馆拍照留念。
3、东昌湖,原名环城湖、凤城湖,面积略小于杭州西湖,是中国北方少见的人工湖泊,聊城“江北水城”因该湖而得名。后引入京杭运河、黄河之水予以补给,形成了稳定的湖面。
1988年5月,本人在东昌湖拍照留念。
1992年10月,本人在东昌湖湖中岛上拍照留念。
4、海源阁,去过两次。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海源阁。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5、铁塔。始建年代无文字记载,据塔座石雕风格和修葺时发现的石碑推断,建筑年代当在南宋或辽金。
聊城铁塔。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6、古运河风景区。指的是古老京杭古运河聊城段,于元朝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通,前后通航达七百年之久。到明清两代达到了漕运的鼎盛时期。
古运河风景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7、水城广场。场内绿树红花,亭台水榭,内河喷泉,桥梁浮雕,充分展现了鲜明的水城特色。
聊城市水上广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8、古城墙遗址。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初为土城,后改为砖城。城墙周长七里,高三丈五尺,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巨型砖石垒砌。
聊城市古城墙遗址。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聊城市记忆犹新的几件事 :
1、上世纪八十年代,聊城市的电话号码是四位数。
2、参加过一次订婚宴。小两口是我介绍的,都出生在阳谷县,都是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两人不认识),男方的工作还是我安排的。
3、参加过聊城同事家老人的丧葬仪式,这是我目前在省内除济南市外,参加过的两次之一(另外一次在德州市)。
4、第一次到聊城出差时,欢迎宴上七、八个人每人给我端了两杯啤酒,短时间内喝了16杯,还没吃口菜就喝醉了。
聊城市有几样名吃 :
1、魏氏熏鸡,又名铁公鸡。用果木烧烤后熏制而成,肉质坚硬,嚼劲十足。我本人不太喜欢吃。
聊城铁公鸡。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呱嗒。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该小吃色泽金黄,内外有油,皮酥里嫩。加肉、蛋馅的味更佳。我很喜欢吃。
呱嗒。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八批果子。是由八根油条组成,两端相连,形状椭圆。其独特口感酥脆,通常与吊炉烧饼搭配,也可蘸豆浆或豆腐脑食用。
八批果子。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此外,东昌湖岛上和游船上吃的野味和湖鱼宴、东昌湖边小吃摊上吃烧烤喝扎啤、羊汤馆里的羊肉汤、烤羊等也很有特色。大约是在2006年,在聊城还吃过一种牛肉干,特好吃。
牛肉干。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二、茌平(Chípíng)区,原为茌平县,2019年撤县设区。因区境在茌山之平陆,故名茌平。前面写到我祖籍是这里。根据家谱记载,我是山西王氏后裔。我的太始祖刚公是明朝初期从山西潞安府长治县大秦庄,迁徙至河北枣强县枣强镇王洼村,后又迁至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镇,其后裔有人又迁至茌平(家谱中有明确记载)。我父母都出生在茌平,后迁至济南市,我在济南出生。
章丘区相公庄镇王氏族谱
第一次到茌平是在1972年9月我11岁时,这也是我第一次到济南市以外的地区。那时候农村老家还是盐碱地,小麦亩产一百来斤。一个工分二分钱(人民公社时期),一个壮劳力一天十个工分仅挣两角钱。村里不通电,没有自来水,井水也不好喝。从县城到公社到村全是泥土路。吃的盐是每天清晨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采集含盐碱的土壤,过滤下的水放在覆盖着塑料薄膜的土坑里晒干后(也有用铁锅熬的),得到的盐叫“小盐”(硝盐),味道苦涩,但省下买海盐的钱了。
盐碱地。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晒出的硝盐。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茌平圆铃大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形似圆铃,皮色紫红,个大核小,味美甘甜而得名,那个时候老家每个家庭院子里都栽有几棵(后来因病虫害基本死光),我爬树上摘了不少既吃又当玩。
茌平圆铃大枣。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老家的人每年待大枣成熟时便会使用白酒做出大坛小罐的酒枣,酒枣从制作到能够食用大约需要经过一个星期左右。一定要放置到阴凉没有阳光的地方密封严实。
酒枣。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老家还是乌枣(黑枣)之乡。经水煮、窑熏、阴凉等工艺精制而成。仅窑熏1道工序,就要反复3次,历时6天,经“三次窑子六遍水”方可。乌枣制成后,色泽乌紫明亮,花纹细密,肉质柔韧细密、味美、有熟枣的香气,并带有特殊的香甜味。
乌枣。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村里有个水塘(老家人叫湾),特别喜欢水的我和几个村里的男孩子下水游过泳,想抓鱼没抓到。
水塘。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老家吃饭印象最深的是用棉籽油(老家产棉花)炸的藕合和馃子(油条)。
老家还有个特产是挂面,咸味,非常细,每包约15厘米长。
细丝挂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老家有种饭叫齐溜(qī li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母亲常在家做着吃。它近似正圆形 , 用粗粮做皮 , 菜和粉条等制馅,如加上炼猪油的油渣更好。包好后没有褶皱(粗粮包不出褶),像蒸大包子一样蒸熟后食用。是生活困难家庭吃的,市面上未见有卖的。
我在山东省烟台市游玩经历一文中提到的莱阳梨,原名茌梨,《莱阳县志》载:“相传邑人于茌平得来”。
莱阳茌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茌平县城在聊城是我去过第二多的地方。游览过的公园有茌山公园。它是第一个人工山水公园,在这个因茌山而得名的茌平,让更多的人见到了茌山,终结了茌平人那份找遍茌平不见山的无奈。
茌山公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约是在1995年12月31日,茌平县委县政府邀请了省直机关及大型国有企业茌平籍人士,来茌平参加联谊会,我有幸参加。当晚在县委县政府招待所欢聚一堂,第二天上午集体参观了茌平热电厂、味精厂、铝厂等企业。
茌平信源铝业公司电厂
三、冠县。去过县城,到天沐温泉度假村洗过温泉。
天沐温泉度假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冠县鸭梨挺好吃的。因其梨梗基部突起似鸭头状故名。此梨外型美观,初摘成熟果面呈黄绿色, 贮藏后通体金黄, 个大核小, 皮薄多汁, 酸甜适中。
冠县鸭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四、莘(shēn)县,去过三次,全是因公出差,坐车观过县城。
莘县是“中国香瓜之乡”,主要品种有金蜜、翠蜜、蜜世界、美玉、白洛托等十几个品种,我吃过几种。
莘县香瓜。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河南省范县的县城在山东省莘县境内,被山东“包围”着,与河南省没有直接接壤。当地有个说法:“山东境内有个河南县(范县),河南县(范县)里有个山东乡(范县老县城在莘县樱桃园镇内),山东乡(樱桃园镇)里有个河南村(范县县城金村)。
河南省范县老县城。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五、阳谷县,去过两次。其境内的景阳冈是小说《水浒》中武松打虎所在地。去过的景点有 :
1、景阳冈。沙冈顶部正中,建有一座庙宇,俗称“武松庙”,据传始建于明代中期,后被毁。现存古庙为1958年修建。庙前方有一幢刻有“景阳冈”三个大字的石碑。
景阳冈。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去游览时还见到一只关在铁笼子里的老虎。
关在铁笼子里的老虎。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狮子楼。始建于北宋景佑三年,楼高15.8米,五开间三进深,建筑面积451平方米。此楼原为酒楼,楼前有两对石狮,别具一格。因武松斗杀西门庆而闻名遐迩。
阳谷县狮子楼。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黄河。阳谷县地处黄河泛滥平原。2009年我从济宁梁山县途经河南省台前县,过黄河后从阳谷县到达聊城。
阳谷县好吃的有:
1、武大郎炊饼。因在《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扬名。武大郎炊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配上潘金莲咸菜,口感更好。
武大郎炊饼。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潘金莲咸菜。其主料取材于鲁西特产五香疙瘩,切丝去咸味,放入配料:葱段、姜片、八角、老抽、味精,特制花生油,上笼蒸40分钟即可,与武大郎炊饼是绝配。
潘金莲咸菜。图片来自网络,侵删。1
3、空心琉璃丸子,是一道集美味、营养于一身的鲁菜, 成品宛如一颗颗镶金裹玉的珍珠, 玲珑剔透, 形圆如珠, 颜色金黄, 酥脆香甜。
阳谷县空心琉璃丸子。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世纪九十年代,阳谷县生产一种双层真空保温杯曾经风靡一时,我家里就有好几个。
我家里的诺亚双层真空保温水杯
阳谷县还生产一种白酒叫景阳冈陈酿。其商标同潍坊安丘市生产的景阳春白酒相似(我在介绍潍坊市的文章中提到过),都是武松打虎的图案。
景阳冈陈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六、东阿县,去过五、六次。
游览过曹植墓。在太和三年(229年),曹植被封为东阿王,其封地王府宫殿位于东阿县阿城镇西北隅阿故城遗址。死后葬在东阿县鱼山镇鱼山西麓。
曹植墓。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东阿县最有名的特产就是“东阿阿胶”了。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东阿阿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七、高唐县,去过七、八次。
到柴府游览过。《水浒传》高唐县人物有李逵、柴进和时迁。柴府古建筑群,位于高唐县城内鱼邱湖东北湖畔,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后周世宗柴荣之5世孙柴皇城私宅。
2016年6月,本人柴府外柴进和李逵雕像前拍照留念。
在高唐我喜欢吃的是驴肉,在这里也称为“鬼子肉”,因为在之前人们俗称驴为鬼。高唐驴肉制作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我还在聊城东昌府区和济南市多次吃过高唐驴肉,还带到北京送给朋友吃过。
高唐驴肉我个人认为是山东省三大驴肉名吃之一。另两个是东营广饶县肴驴肉和德州宁津县保店驴肉(在我写的东营、德州两文中提到过)。
高唐驴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高唐老豆腐(豆腐脑)是我的最爱,吃过二十几次。它滑嫩爽口,豆香、料香、卤香、辣香、油香更加丰富,口味极佳,与其他地方制作豆腐脑不同的是用优质棉籽油在文火上熬制而成,油汪汪一层油但一点也不油腻。
高唐老豆腐。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高唐县出差时吃过几次老豆腐,从聊城和济南专程到高唐来吃各有一次。在聊城东昌府区吃的次数最多,还带回济南让亲朋好友共享过两次。2008年6月,听一位聊城籍在济南工作的朋友说济南甸柳庄附近有家卖高唐老豆腐的。我拿着保温饭盒专程去找到这家店,老板说他在高唐县学了两个月学到的这门技术,但我一看老豆腐的油不像棉籽油,老板承认用的是调和油。我说高唐老豆腐最关键的是用棉籽油。
我在介绍德州市的文章中,写过山东有“金高唐银夏津”之说,是指高唐和夏津(归德州市管辖)这两个邻近县在棉花种植和纺织业方面的繁荣。
高唐县棉纺企业。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八、临清市,去过四、五次。因临近古清河而得名。在明清时期,由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发达,临清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和商业都会,被称为“小天津”、“天下第一码头”。
临清市古运河。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去过的景点有 :
1、临清舍利宝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塔高61米,九级八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和塔、镇江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
1998年11月,本人在临清市舍利宝塔景区拍照留念。
2、清真寺。原有三座,现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东寺,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清清真北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鳌头矶。位于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分岔处,有一组明代的传统古建筑群,它布局严谨,玲珑幽静,院内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
鳌头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4、运河钞关。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于运河上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
临清运河钞关。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临清名小吃众多,我吃过印象深刻的有 :
1、托板豆腐。切好放在一块特制的长方形木板上,故称“托板豆腐”,食客手捧着托板吃豆腐。
正在吃托板豆腐的食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汽锅鸡。该菜品因用汽锅蒸制而得名,主要食材是鸡肉,主要烹饪工艺是蒸。1987年我第一次来临清时吃过,后来又在其他地方吃过多次,但对这一次的印象最深刻。
汽锅鸡。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武德奎肉饼,主料猪肉、京瓜、葱丝、黄姜、板油、鸡蛋、甜酱等。其特点是内滑嫩,外酥香,肥而不腻,色泽油亮,吃起来外焦里嫩,鲜美可口,色、香、味、形俱佳。
武德奎肉饼。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4、徐家煎包,是小薛村人徐学敏于清嘉庆年间创制,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煎包中的精品。
徐家煎包。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5、什香面,也称为“十香面”。面条煮熟后,过清水。菜不少于10种,多数达18样以上,且随季节变换蔬菜。
临清十香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今年6月21日夏至这天,我在家里做了十香面,与老伴共享。
2024年6月21日,本人在家中自制的十香面。
临清有种特产叫狮猫,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其中的鸳鸯眼狮猫,两只眼睛在光线较强时呈现一黄一蓝,在光线稍暗时黄眼泛绿色,蓝色泛红光,左眼黄右眼蓝或左眼蓝右眼黄者均有出现。它是波斯猫(蓝眼)与鲁西狸猫(黄眼)繁育而来的后代。
临清鸳鸯眼狮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下一篇我将写我在临沂市参观和游览过地方的经历,欢迎大家阅读、指正、补充。
另外,您对本人撰写的这篇游记有什意见和建议,诚邀您在评论区里点赞并留言,咱们共同探讨。对各位好友的评论我一定回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