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时代印记:一位老者的第35篇人生故事回顾

发表时间: 2024-11-27 17:30

时代印记:一位老者的第35篇人生故事回顾

游记

五、重访沈阳

我离开沈阳已经四十七年了。当年20岁未婚的小伙子,现在是须发皆白接近古稀之年的老头子。2008年6月12日我和老伴在游览了烟台蓬莱阁、威海刘公岛野生动物大连星海公园、旅顺军港古炮台等景点之后,再一次参访了多年萦绕在脑海中的沈阳。

刘xx叔叔和婶婶早已作古,他们原来住的大东区小北门的老房子已经不存在了。我和老伴寻访到了叔叔唯一的住在沈阳郊区榆林铺的女儿,并到她家看望了55年未见面的姐姐刘x(小名叫凤)和她的家人。凤姐怎么也没想到我们会带着徐州老家的特产去看望她,早早地到公交车站去等我们。一见面,激动得热泪盈眶,握着第一次见面的弟媳——我老伴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她询问了我们家里的一些情况,向我们介绍了她的爹妈晚年跟她生活和自己三个孩子的情况,并指给我们看了二老住过的房子。我想到叔婶的坟上去拜祭一下,凤姐说:“路太远了,就免了吧,以后我把您的心意带到就是了。”凤姐的丈夫操办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招待我们。吃过饭后,凤姐把我们送到庄外的马路上,依依不舍地目送着我们远去的身影。

沈阳张氏帅府

在沈阳住了三、四天,我和老伴参观游览了沈阳故宫、皇太极北陵和“张氏帅府”、太原街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沈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大了,变美了。

五十年后游沈阳,

寻找记忆变了样。

高楼林立现代化,

故宫北陵是原状。

沈阳北陵

1960年我在沈阳打工时,因凤姐已出嫁,堂哥已中专毕业,分配到哈尔滨电机厂工作,所以我几次去他们家未曾见到他们俩。

为了能见到堂兄刘xx,我们离开沈阳,又北上哈尔滨。火车在辽阔的“松辽平原”上奔驰,两边是一望无际长势特好的的玉米。东北的黑土地到底是什么样,亲眼看到了。“满山遍野的大豆和高粱”这句歌词的深刻含义真正体会到了。富饶的东三省遍地都是宝藏。怪不得当年日本侵略者搞什么移民开拓团到东三省,妄想长期占领我国整个东北的疆土。

当天下午到哈尔滨以后,我们住进了哈尔滨纺织品公司招待所。傍晚,堂哥刘xx刚做完白内瘴手术就赶到招待所来看我们。见面后,我们二人都很激动,离开家乡五十多年后在异地重逢真是感慨万千,自我介绍后就唠起了丰县老家一些人的情况,忆起了闹灾荒挨饿受冻的场景……他说:“我真是被饿怕了!”不堪回首啊!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百业待兴,又遇自然灾害,当时的生活怎能和今天相比哪!第二天傍晚堂哥刘xx又叫大儿子刘xx夫妇俩开车接我们去他家认门吃晚饭,见到了嫂子和二儿子刘xx小两口。房子是新的,面积很大,装修得很好。堂哥已经74岁了,退休后不愿闲着,继续为人民服务,开个小门面,老两口卖戒烟茶。他是有求必应,经常亲自送货上门。尽管累些,倒也过得很有意义。女儿在海南三亚给他买了房子,他也不去享受。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很羡慕他那健康乐观、干脆利落的性格和强壮的身体。

为了表达心意,我们给他带去了徐州的特产沛县鼋汁狗肉、新沂捆香蹄等。临别时他的儿子给我们买了哈尔滨的红肠、长白山的压缩木耳等东北特产,并且约定他2008年10月份回江苏丰县老家探望乡邻和表弟张xx,我在徐州召集三哥、大姐、五弟等亲人为他接风洗尘,共忆过去,畅叙亲情。他和我都兑现了允诺,此是后话,不再赘述。

我和老伴都是初次到哈尔滨,顺便参观了亚洲第一铁塔、东正教索菲亚教堂、闻名于世的太阳岛和充满俄罗斯风情的中央大街、戈果里大街等著名景点。

哈尔滨太阳岛

我总算了却了多年的心愿。6月24日下午我们登上哈尔滨开往天津的火车,25日早晨下车后又在天津玩了一天,傍晚乘坐动车组火车去了北京二女儿家。

前后14天,经过并游览参观了6个城市,探望了包括威海的朱xx在内的三家亲戚,活动内容丰富,心里很高兴,不感到累啊! (2009·9·11·海口